低碳工程技术与智能装备论坛

发布时间:2023-07-18 阅读:587次

2023(第五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水能耦合的环境前沿科技问题”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三峡环境科技大会大会举行的“低碳工程技术与智能装备论坛”,对本届大会“绿色低碳流域构建”理念,在技术、工程、产品层面展开诠释。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承办,邀请多位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围绕主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1.jpg


中建三局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汤丁丁分享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管网带水诊断及维护智能机器人思考与探索”,指出排水管涵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易出现的功能性及结构性缺陷;介绍了管网箱涵全系列机器人,并以此打造多场景适应、多功能模块、多维智能一站式立体服务的装备产品体系,实现管网箱涵清检修全智能化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鸿介绍了“水质系统智能控制及研究方法”;提出水质信息学的概念,以水质控制转化为核心目标构建水质系统;同时指出,与大数据和智能化相结合是水质系统研究的新方向,但大数据智能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需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理论技术体系。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枢纽院通航与过鱼设计部副主任王翔,作了题为“高坝枢纽高效集运鱼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报告:结合乌东德水电站案例,介绍了高效集运鱼技术的论证研究和设备研发历程,展示了该技术的应用与运行效果,表示科学研究是破解技术难题的基础,并将不断加强研发,为协调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城市水环境淤积治理是城市水体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益人,介绍了“河湖库与排水管渠环保清淤和淤污泥脱水固化技术的创新及应用”;表示要用城市矿产的观点看待淤污泥,针对不同的淤污泥采取与之相匹配的处理处置方法,将清淤疏浚、泥砂分离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整合起来,形成循环经济模式。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正高级工程师周会珍,介绍了“卫星遥感赋能水环境与水生态监管和治理”的相关情况。她表示,卫星遥感已成为当前流域或区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监管和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并初步形成业务化应用能力,以高分辨率探测为核心的新一代环境监测卫星正在得到快速发展。

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翀的报告,以“深度脱氮解决方案及智能化装备在低碳流域构建中的应用”为题。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深度脱氮解决方案,开展了包括AOA-MBBR、厌氧氨氧化等一系列工程实践项目。

北京赛诺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景隆分享了企业在“低碳供水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及实践”。他表示,热膜耦合技术可降低海水淡化系统总取水量,提高系统热利用效率,解决进料海水水温低问题;保证工艺和成本不受季节影响,提高淡水回收率;产出高浓度、高纯度、高附加值浓盐水,降低设备结垢风险。

天津大学教授白敏冬作了题为“海洋微藻羟基自由基固碳-储碳技术研究”的报告,展示课题组近年来在高效绿色防控技术装备和工程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探索,及其在固碳-储碳研究方向上取得的成果。

中环智慧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青青,带来了“垃圾渗滤液运营管理及智慧水务应用技术探讨”。她表示,将渗滤液处理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通过搭建数智化运行管理平台,将专业人员的技术力量转化为可复制的智慧系统,提升垃圾渗滤液行业的专业化运行水平。




我们将陆续推出大会各环节报告内容,敬请期待!


· END ·

微信图片_20230825091131.jpg


版权所有 无锡鸣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 苏ICP备16066598号-10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