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2日,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以下简称“水务大会”)将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水务大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际水协(IWA)等多部委及国际组织支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以下简称“水分会”)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联合主办,旨在交流和探讨城镇供排水、节水及污水处理方面的先进理念、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城镇水务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城镇水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展示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产品,全面剖析水业成功案例,再现中外水业最新成果。
水分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多位专家出席大会并作报告。9月1日全天主旨报告上,会长曲久辉院士将作《解码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的报告,副会长吴丰昌院士和徐祖信院士将分别作《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城市污水治理效益与问题评估分析》的主旨报告,分会委员张辰也将作题为《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与规划研究》的报告。9月2日委员王洪臣、车伍、张岚、周丹丹、姜立晖、霍培书、戴晓虎等也将在不同的分论坛上作专题报告。
大会期间,为助力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水分会将于9月2日上午举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成效与展望”专题论坛,八个主题报告精彩呈现,敬请期待!
时间:9月2日(周五)8:30—11:30
地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3层太湖厅B
主持人
谢琤琤
水分会秘书长、中关村汉德环境观察研究所所长
领导致辞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分会会长
主题报告
1
孔德安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题目:茅洲河水环境治理:理念、技术、效果与展望
正高级工程师,我国水环境综合整治与工程管理专家,负责主持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1项,中国电建重大科技专项、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重点研发项目各1项,为深圳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东莞石马河、雄安府河湿地、河南兰考生物质制气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长期致力于城市河流水环境工程研究与实践,在污染底泥工厂化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及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三个方面,取得突出创新成果,曾获国家协会级科技一等奖1项,集团级科技特等奖1项和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4项;主编/参编技术标准规范14部,科技著作5部。
2
刘 翔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整治的技术方法与系统思维
主要研究方向城镇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整治、再生水风险控制与安全利用、土壤/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与理论等。负责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60余项,指导研究生及博士后近100人,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3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3
王家卓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
报告题目:对我国推进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的几点思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排水,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内涝治理方面的研究和规划设计。曾参与多个排水防涝、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方面的国务院文件和部委文件起草,负责和参与多个行业技术指南,标准规范编写,负责武汉、海口、南宁、厦门、三亚、厦门、东莞等多个城市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和技术咨询工作。曾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十多次。
4
王征戍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
报告题目:系统思维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与运营
负责首创环保集团生态环境、智慧环保、科技创新、资源能源等业务板块,主持运作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固原、庆阳海绵城市建设,福州、淮安、中山黑臭水体治理,三亚、顺义农村污水治理等二十余个综合性水环境治理项目,项目规模超过400亿元。服务区域涉及长江沿线、黄河流域及沿海经济带,项目涵盖PPP、EPCO、OM、EOD等多种模式。将“融、投、管、建、运、研”的项目系统化、全周期管理模式导入水环境治理领域,对于水务行业的模式创新、产业迭代、客户服务和技术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获得2019年度“中国水业人物”管理与产业贡献奖。
5
高红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报告题目:黑臭水体治理对策及建议
主要从事流域/区域水环境治理和管理技术研究工作。承担水专项、重点研发等项目40余项;技术支撑城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河流缓冲带修复等工作。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沈阳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导则、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等相关省部级技术指南/报告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参编专著8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6
周丹丹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报告题目:长春市伊通河的”祸“-“治”-“美”之路
主要研究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自凝聚作用与机制、水处理工艺中生物质的富集回收与资源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向电能转化的技术与机制、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向生物柴油转化的技术与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3篇期刊封面论文,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国际专利2项,转化专利技术2项。
7
尹海龙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上海市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实践与展望
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CIE)执行编委。主要从事城市水环境治理、水环境系统工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和省市级项目等20余项;作为一作/通讯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Water Research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8
彭剑峰
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
报告题目:城市重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与应用案例
主要从事水环境生态效应及修复的原理、技术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40多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技术在60余项目中得到应用,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省部级一二等奖8项。
★
大会完整议程
★
尊敬的各位业界朋友:如需参加9月1日的主论坛和其它专题论坛,请点击 “阅读原文” 自行报名,大会线上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26日。
编辑:胡雅俐
审核:董丽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