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污水处理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占用大量城市土地资源,再生水回用效率低;污水厂反复被城市包围,拆除异地重建浪费资源;集中建厂规模大,与城区距离远,漏损严重;再生水回用难、成本高。在2021(第三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双碳时代的绿色基础设施”专题论坛上,中国水环境集团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庞洪涛作了题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创新与实践》的报告。他指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统筹土地、水资源及绿色能源,整合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是一种可以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技术
中国水环境集团率先开展了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技术攻关。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空间利用效率,节省了土地资源,破解了用地紧张困局;开发了基于新型轻质填料和固定床的HBR高效生物膜技术,解决了传统固定床生物膜技术易堵塞、易板结等问题,出水COD、氨氮等指标达准IV类,HRT降低至5-8 h,省去二沉池,节省了土地;开发了双功能性改良式生物过滤法、模块化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通风除臭一体化设计技术,对硫化氢的去除效率达99%以上,平均去除负荷为行规最高值的两倍以上;利用浅层生态河道构建,重塑了南明河水生态系统;通过原地不停产下沉改扩建,搭建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推广应用
庞洪涛指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在国内进行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显著改善了贵阳南明河、大理洱海等水域的水质,促进了分布式下沉与成都天府城市新区建设的有机融合以及周边路西河道一体化治理。
基于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厂网河一体、水地生综合、碳能质融通”,通过在技术模式上加强创新,未来有望将其建成城市的资源中心、绿色能源中心、数字化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中心,助力中国城镇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报告的具体内容详见水环境与水生态分即将发布的《2021(第三届)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报告汇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