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16日,即将在成都召开的“2019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除了15日上午的“全院士”主旨论坛外,还将围绕10大行业最热议题展开研讨。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是专题论坛之一。
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是我国当前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也是从顶层到民众,从行业到社会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我国“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包括重要河流、重要湖库、重大调水工程沿线、近岸海域以及城市黑臭水体五个方向。这个过程中,无论借鉴国外成功模式,采用集中的、分散的或二者结合的手段,都需要认识到每条河流、每个流域的独特性,推解出中国模式。
针对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领域的重要议题,2019中国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发展大会特邀请以下权威专家根据各自最新研究成果做报告:
我国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
徐祖信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城市生态系统氨排放与代谢特征与控制策略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基于自然的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途径
高吉喜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
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的思考与实践
叶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几个问题与研究探索
朱伟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院长
中国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实践与展望
王殿常 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环境保护部主任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面源污染生态阻控技术及应用
尹炜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保护修复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经国务院批准,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明确了攻坚任务和保障措施。近年来,沿江11省市及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各项工作,在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管理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上,长江水环境呈现出逐年改善、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但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风险隐患突出,长江保护修复任重道远。
生态系统变化和环境变化是同步发生的,不应把生态仅仅做成绿色景观,也不应停留在中间阶段,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建立多元的生态评价体系,从历史发展和不同生态条件的角度,观察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可能和发展目标,从而制订科学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生态修复评价体系,努力实现综合治理与自然修复结合、景观建设与生态重构结合。
本次大会希望在专题讨论基础上,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城市生态系统控制、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生态修复、长江大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面源污染等重要问题达成共识,推进相关理论研究和治理实践的发展。